著作權,也稱為版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fā)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那么版權的保護期有多長?一起來隨興悅達助力財稅小編看看吧。
一、版權的保護期有多長?
1、一般作品的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
第一,公民的作品著作財產權保護期。絕大多數(shù)國家版權法均規(guī)定,公民的作品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我國在制定版權法時,參照《伯爾尼公約》要求的最低標準,規(guī)定了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
第二,法人作品和職務作品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對于法人或其他組織作品的保護,大多數(shù)國家規(guī)定作品保護期為50年,但也有一些國家規(guī)定的保護期少于50年。我國《版權法》規(guī)定,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作品,版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fā)表權、《版權法》第10條第1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guī)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50年內未發(fā)表的,《版權法》則不再保護。
2、特殊作品的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
第一,計算機軟件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我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14條規(guī)定,軟件版權,自軟件開發(fā)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對軟件享有版權的,保護期為自然人的終身至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軟件是合作開發(fā)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單位對軟件享有版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軟件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件自開發(fā)完成之日起50年未發(fā)表的,《條例》不再保護。
第二,匿名作品和假名作品的保護期。我國《版權法》規(guī)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確定,適用版權法一般保護期的規(guī)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了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現(xiàn)分述如下:
(1)公民的作品其發(fā)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公民終生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從創(chuàng)作完成之日起,截止于公民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公民之間的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一個創(chuàng)作人死亡之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2)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作品版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fā)表權、使用權、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五十年內沒有發(fā)表的,不再享有保護期。
(3)電影作品和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fā)表權、使用權、獲取報酬的權利,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之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五十年內未發(fā)表的,不再享有保護期。
(4)出版者享有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保護期為十年,截止于使用該版式設計的圖書、期刊首次出版后第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5)表演者的身體權、保護演出形象不受歪曲權不受限制許可現(xiàn)場直播、公開傳送其表演、錄音錄像、復制、發(fā)行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和信息網(wǎng)絡傳播表演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表演發(fā)生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6)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7)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廣播、轉播節(jié)目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廣播、電視首次播放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外國人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外國人、無國籍人著作財產權是否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法》規(guī)定的保護期,取決于外國人是否成著作財產權為中國的版權人。
二、人身權分類
人格權概念是指公民、法人具有法律上獨立人格必須享有的民事權公民人格權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
法人人格權是公民和法人具有特定身份時享有的權利。
身份權概念是公民和法人具有特定身份時享有的權利。
公民身份權包括公民的榮譽權、版權、監(jiān)護權以及在婚姻家庭關系中享有的身份權。
法人身份權包括法人的榮譽權、法人的版權。
保護方法停止侵害:侵害人身權的行為尚在進行的情況下,應停止這種侵權行為。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是對因侵害人身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不良后果時,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賠禮道歉:侵權人向受害人承認侵害了他的人身權利,誠懇認錯并表歉意。
賠償損失:指因侵害他人人身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損失時,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三、什么是人身權
人身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與其人身不可分離而又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它與財產權共同構成了民法中的兩大類基本民事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親屬權、榮譽權。
人身權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人身權是一種與特定民事主體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專屬性的民事權利。通常情況下,人身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讓與他人,即不得買賣、轉移、贈與或繼承。
(2) 人身權是一種沒有直接財產內容,不直接體現(xiàn)為一定的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因此人身權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觀念對其作出評價。但這并不意味著人身權與財產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人身權與財產權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往往是財產關系發(fā)生的依據(jù)并為權利人帶來財產利益。
(3)人身權是一種具有絕對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權利。
人身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都是義務人,都負有不妨害權利主體人身權的義務。民事主體在自己的人身權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可依法自行保護或請求有關機關予以保護。
人身權是一種支配權,其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自主行使該權利,而無須他人的協(xié)助。如自然人對自己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利可直接進行支配,并且在支配這些權利時不需要特定的義務人予以協(xié)助。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wǎng)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lián)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502001474號